玫瑰茄(學名:Hibiscus sabdariffa Linn.)是錦葵科木槿屬植物。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達2米,莖淡紫色,無毛。葉異型,下部的葉卵形,不分裂,上部的葉掌狀3深裂,裂片披針形?;▎?,生于葉腋,近無梗;小苞片8-12,紅色,肉質,披針形。蒴果卵球形,直徑約1.5厘米,密被粗毛,果爿5;種子腎形,無毛?;ㄆ谙那镩g。
原產東半球熱帶地,全世界熱帶地區均有栽培。中國臺灣、福建、廣東和云南南部等地引入栽培。 喜溫暖,畏寒冷,怕早霜。生長在北緯30°以南,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與平地。
該種的花萼和小苞片肉質,味酸,常用以制果醬;莖皮纖維供搓繩索用。 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,不僅有很好的營養價值,而且有利尿、促進膽汁分泌、降低血液粘度、降低血壓和刺激腸壁蠕動的功效,因此也可供藥用。又是美化環境極好的觀賞植物,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經濟植物。
玫瑰茄形態特征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達2米,莖淡紫色,無毛。葉異型,下部的葉卵形,不分裂,上部的葉掌狀3深裂,裂片披針形,長2-8厘米,寬5-15毫米,具鋸齒,先端鈍或漸尖,基部圓形至寬楔形,兩面均無毛,主脈3-5條,背面中肋具腺;葉柄長2-8厘米,疏被長柔毛;托葉線形,長約1厘米,疏被長柔毛。
花單,生于葉腋,近無梗;小苞片8-12,紅色,肉質,披針形,長5-10毫米,寬2-3毫米,疏被長硬毛,近頂端具刺狀附屬物,基部與萼合生;花萼杯狀,淡紫色,直徑約1厘米,疏被刺和粗毛,基部1/3處合生,裂片5,三角狀漸尖形,長1-2厘米;花黃色,內面基部深紅色,直徑6-7厘米。蒴果卵球形,直徑約1.5厘米,密被粗毛,果爿5;種子腎形,無毛?;ㄆ谙那镩g。
玫瑰茄生長環境
喜溫暖,畏寒冷,怕早霜。生長在北緯30°以南,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與平地。年平均氣溫19-23℃。生育期的有效積溫(≥15℃)240天以上。平均初霜日12月1日。適宜在短日照條件下生長,喜陽光充足。喜濕潤,怕澇,忌積水。耐瘠瘦,對土壤要求不嚴,除黏土與堿性土外,一般土壤均可生長,在新墾地、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酸性至微酸性的沙質壤土上生長旺盛。
玫瑰茄分布范圍
原產東半球熱帶地,全世界熱帶地區均有栽培。中國臺灣、福建、廣東和云南南部等地引入栽培。
玫瑰茄病蟲防治
根頸腐病為成株期主要病害。從第4分枝至結果期發病嚴重,發病率13-37%。種子與栽培土壤帶菌。4-6月梅雨季節,發生嚴重。土壤黏重,濕度大,植株徒長易發病。病部呈現黃褐色凹陷病斑,病斑擴展后導致根莖部腐爛,外皮縱裂,內部纖維外露,縊縮變細,全株枯婁。防治方法:播種前種子用50%多菌靈400倍液浸10分鐘;發病期間用多菌靈800倍液、退菌特500-600倍液混合噴霧7-10天1次,連續2-3次。
玫瑰茄主要價值
食用:玫瑰茄的嫩葉和葉柄作西餐中的涼拌菜——“色拉”;花萼可作;種子可榨油食用,出油率達14-18%?;ㄟ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,有很好的營養價值。
經濟:莖皮纖維堅韌,可制繩索;莖干的木質部分可作造紙原料;其肉質花可以加工成為可口的果汁、果醬、果凍、果酒等,而且加工容易,除釀酒外,上述食品家庭都可自制;花中可提取色素,應用于糖果、飲料中,穩定性好。
藥用:花可以入藥,有利尿、促進膽汁分泌、降低血液粘度、降低血壓和刺激腸壁蠕動的功效。
觀賞:玫瑰茄花紫紅色,色澤艷麗,花冠與花尊美麗別致,是美化環境極好的觀賞植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