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豆杉屬(學名:Taxus Linn.):植物均為常綠喬木或灌木,雌雄異株、異花授粉。球花小,單生于葉腋內,早春開放。雄球花為具柄、基部有鱗片的頭狀花序,有雄蕊6-14,盾狀,每一雄蕊有花藥4-9個;雌球花有一頂生的胚珠,基部托以盤狀珠托,下部有苞片數枚。種子堅果狀,球形,著生于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中,當年成熟。
該屬約11種,葉常綠,深綠色,假種皮肉質紅色,頗為美觀,是優良的觀賞灌木,可作庭園置景樹。并經常用于圣誕花環。該屬木材的邊材窄,與心材區別明顯,無樹脂道及樹脂細胞,紋理均勻,結構細致,硬度大,防腐力強,韌性強。為優良的建筑、橋梁、家具、器材等用材。因全世界僅該屬植物含有(taxoid),可用于合成抗癌藥物紫杉醇(Paclitaxel,Taxol)。分布于北半球的溫帶至熱帶地區。
紅豆杉形態特征
常綠喬木或灌木;小枝不規則互生,基部有多數或少數宿存的芽鱗,稀全部脫落;冬芽芽鱗覆瓦狀排列,背部縱脊明顯或不明顯。葉條形,螺旋狀著生,基部扭轉排成二列,直或鐮狀,下延生長,上面中脈隆起,下面有兩條淡灰色、灰綠色或淡黃色的氣孔帶,葉內無樹脂道。 [2]
雌雄異株,球花單生葉腋;雄球花圓球形,有梗,基部具覆瓦狀排列的苞片,雄蕊6-14枚,盾狀,花藥4-9,輻射排列;雌球花幾無梗,基部有多數覆瓦狀排列的苞片,上端2-3對苞片交叉對生,胚珠直立,單生于總花軸上部側生短軸之頂端的苞腋,基部托以圓盤狀的珠托,受精后珠托發育成肉質、杯狀、紅色的假種皮。 [2]
種子堅果狀,當年成熟,生于杯狀肉質的假種皮中,稀生于近膜質盤狀的種托(即未發育成肉質假種皮的珠托)之上,種臍明顯,成熟時肉質假種皮紅色,有短?;驇谉o梗;子葉2枚,發芽時出土。
紅豆杉生長習性
為典型的陰性樹種。常處于林冠下喬木第二、三層,散生,基本無純林存在,也極少團塊分布。只在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、黃壤、黃棕壤上良好生長,苗喜蔭、忌曬。其種子種皮厚,處于深休眠狀態,自然狀態下經兩冬一夏才能萌發,天然更新能力弱。
紅豆杉分布范圍
分布于北半球的溫帶至熱帶地區。分布于歐洲、東南亞、美國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韓國,老撾、朝鮮、俄羅斯聯邦(千島島、庫頁島)。
中國甘肅、陜西、湖北、四川、吉林、遼寧、云南、西藏、安徽、浙江、臺灣、福建、江西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貴州、黑龍江。
紅豆杉保護級別
全部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》(IUCN)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.1。
極危(CR)——1種;瀕危(EN)——4種;易危(VU)——1種;近危(NT)——1種;無危(LC)——4種。
紅豆杉物種毒性
該屬植物枝葉、木材、種子普遍含有毒物質紫杉醇(Taxine),紫杉堿可被人體迅速吸收并作用于心臟及呼吸系統。 曾有小孩誤食一至兩枚歐洲紅豆杉種子就險些致命。 成人食用本屬植物葉片50-100克就可能致命。 有飲用本屬茶品致死的案例。 文學作品中有時會以此屬植物制成毒藥,如白馬克一劇中的毒酒。
紅豆杉主要價值
該屬木材的邊材窄,與心材區別明顯,無樹脂道及樹脂細胞,紋理均勻,結構細致,硬度大,防腐力強,韌性強。為優良的建筑、橋梁、家具、器材等用材。惟產量少,一般僅作細木加工、船槳、拱形制品、車旋、雕刻、樂器及箱板等用;種子可榨油。葉常綠,深綠色,假種皮肉質紅色,頗為美觀,是優良的觀賞灌木,可作庭園置景樹。
該屬樹種耐蔭性強,在天然林中生長緩慢,分布星散,野生樹木日漸減少。惟木材優良,宜選用造林,加強撫育管理,可促進其加速生長,以生產優良木材。
紅豆杉植物文化
在西方,紅豆杉被稱為獻給死神的“死亡之樹”
紅豆杉葉提取物經常被用于謀殺和自殺
凱撒大帝說:一個尊貴的國王,在面臨生死關頭,應該選擇紅豆杉毒結束自己的生命,而不是被俘虜。
紅豆杉用作觀賞灌木,并經常用于圣誕花環。